“今冬明春國內天然氣供需整體將維持平衡,但局部地區和時段保供存在一定風險!薄叭绻霈F極端天氣,高日平衡存在一定的缺口,需要采取特殊措施!10月29日,在2020年冬季天然氣供需形勢論壇上,業內專家紛紛發表自己對今冬明春保供形勢的分析。
從與會專家所傳遞的信息看,今冬明春我國天然氣供應總體寬松,但在用氣量大的高月高日,比如春節期間,局部地區和時段仍處于緊平衡狀態。
今年是我國深化天然氣體制改革、國家管網公司正式運營的第一年。以“三大石油公司+國家管網公司+地方政府+城燃企業”等為主體聯手保供,構成“新保供”格局。作為保供主體的能源央企的保供工作備受關注,采暖季來臨之際的全國天然氣供應形勢更成為多方關注的焦點。
供需
供應總量寬松 高峰時仍處于緊平衡狀態
據世創能源預測,2020年,我國天然氣預計消費量3085億方,同比增速3.1%,增長94億方,增量為2016年以來最低。根據全國資源供應情況,2020年我國天然氣總供應量3260億方,較去年增加136億方,總體供應量寬松,但由于調峰能力尚需提升,用氣量大的高月高日仍將會處于“緊平衡”狀態。
今年前9個月,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偏低,但僅在疫情最為嚴重的2月份出現負值。2020年前3季度我國天然氣消費量(絕對)2201億方,同比增長2.2%,其中2月份受疫情影響,同比降幅為9.7%。
從天然氣消費結構來看,居民用氣量預計可達到預期。采暖用氣量比預期增加5億方左右。預計近3年天然氣增量較大的公服領域今年沒有增量的可能性較大。CNG車輛和LNG重卡受疫情、經濟下滑、新能源汽車競爭等綜合影響,用氣量不容樂觀;谝咔,國際貿易、經濟承受能力等因素發生變化,天然氣作為工業燃料受影響的不確定性增大。天然氣發電影響小彈性大。天然氣化工是今年市場的亮點,起到很好的填谷作用。
有關專家介紹,今冬受“拉尼娜”現象影響,或造成冬季局部地區溫度偏低,提醒有關企業做好防范。這將成為今冬明春天然氣需求增長另一變量。
天然氣市場變化的頻度越來越強,周期越來越短。有關專家介紹,根據季節性用氣規律,采用年度與短期預測相結合的方法,預計今冬明春(11月至3月)需求量1572億方,同比增長169億方,同比增幅12.0%,增長重回2018年水平。但是在極端天氣狀態下,從全國大平衡看,高日平衡存在一定的缺口,處于“緊平衡”狀態。但缺口不大,僅占需求量的1.3%。如果LNG儲罐提前儲存天然氣,可以緩解極端天氣條件下的天然氣平衡。
保障
新格局下多方協同 城燃企業陸續進入資源市場
在10月23日召開的今冬明春北方地區保暖保供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,國務院要求各有關地區、部門和企業要壓實責任,狠抓落實,在保供新機制運行、煤改氣、資源供應、儲氣調峰、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到“五個確!。
中國石油發揮天然氣產業鏈一體化優勢,優化生產組織運行,產供儲銷貿全線發力,全年預計生產天然氣1280億方以上,同比或增100億方。地下儲氣庫高峰日采氣調峰超過1億方。冬供期間,中國石油統籌國內外資源986.7億方,同比增加100.1億方。全力保障氣源充足。
中國石化全力做好主力氣田的增量上產,今冬明春安排普光、元壩、涪陵等氣田增產;緊盯國際市場現貨情況,預判形勢,按照市場需求做好資源采購工作;積極與國內煤制氣、煤層氣等資源商對接,釋放國內氣田產能;發揮文23儲氣庫儲氣調峰能力,提升保供能力。
中國海油2020至2021年供暖季計劃供應229.3億方資源量。全力增儲上產,提前做好資源籌措。提前籌備LNG資源。完善基礎設施,全力推動互聯互通工程項目建設。拓展外輸渠道,繼續租賃浮式存儲氣化LNG船,日增加天津LNG接收站氣化外輸能力1400萬方。
國家管網公司2020年初步安排冬季經國家管網輸送資源總量超890億方,冬季增量重點向北方7省市傾斜,F有管道設施能力可基本滿足高月均日6.7億方及高月高日7.5億方輸送需求。隨著中俄東線中段及密馬香管道投產,保供華北地區管輸能力持續提高。
今年,同為廣東大鵬LNG接收站股東的佛燃能源與bp公司相互牽手,充分發揮海外資源和國內LNG接收站作用。更多城燃企業陸續進入資源市場,其產業鏈業務鏈更加完整,成為城燃企業保供的新變化。
在今冬明春保供過程中,三大石油公司、國家管網公司與城燃企業等密切合作,加強協調調度和工作銜接,在應急情況下協調開展資源串換、應急互供、代加工等措施,協同配合,全力保障供暖季天然氣穩定供應。
未來
“找市場”成為主基調
為提升保供能力,有關專家建議保供研究的“顆粒度”要細小化,即加強短期的天然氣供需平衡和區域供需平衡分析預判。同時,區域性市場的特征愈發明顯。在研究年度天然氣市場供需的同時,加強月度和周度分析。通過對月和周的天然氣供需平衡分析,可即時認清市場變化,快速地提出應對策略。
天氣因素對冬季天然氣保供帶來很大影響。北京世創能源資訊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楊建紅建議,有關企業要加強極端天氣等狀況下的天然氣需求預測,進行天然氣供需的預測預警。重點做好1月的氣溫預測,同時也要做好霧霾等其他極端天氣的預測。在預測時,最好做到一周以上的預測。
加強進口氣的調控,提前做好風險防范。相關單位密切跟蹤康采恩、烏輸氣和哈輸氣供氣能力,提前做出準確預判,以便應對變化。增加中俄東線的供應能力,保證多渠道進口天然氣的安全穩定供應,確保冬季供應安全。
加快地下儲氣庫和LNG儲罐建設,發揮其調節作用!暗叵聝鈳觳粌H能調峰,而且還能填谷,是一個應對用氣高峰的‘調節器’,要加快建設!庇嘘P專家建議。非采暖季,一方面全力進口LNG現貨向國內市場投入,另一方面將國產氣向地下儲氣庫大量注入;采暖季,一方面全力將地下儲氣庫的天然氣向市場投放,另一方面合理調配進口LNG,有效平衡和抑制國際LNG價格。
“十四五”以后,全國天然氣供應總體上條件會好轉。從政策保證上,今后要以推動天然氣利用為中心,推動市場開發工作,“找市場”成為主基調。加快天然氣供應多元化,化解安全供應的風險。今年是“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”的收官之年,今后國家要繼續保持環保高壓態勢,加大天然氣市場利用。對此,有關專家指出,政策仍然是天然氣市場發展的“催化劑”,是推動天然氣市場發展的主要動力。(記者 李延平)
預計今冬明春(11月—3月),中國天然氣需求量為1572億方,同比增長169億方,增幅為12%,增長重回2018年水平。
冬供期間,中國石油統籌國內外資源986.7億方,同比增加100.1億方,全力保障天然氣資源充足。今冬明春,中國石油儲氣庫可采氣量124億方。
中國石化今冬明春安排普光、元壩、涪陵等氣田增產,按照市場需求做好進口資源采購工作;發揮文23儲氣庫儲氣調峰能力。
中國海油今冬明春供暖季計劃供應229.3億方資源量。推動粵東LNG配套管線、海西管網二期福州—福鼎段、福州聯絡線3個互聯互通項目建設。增加天津LNG接收站氣化外輸能力1400萬方/日。
2020年冬季經國家管網輸送資源總量超890億方,冬季增量將重點向北方7省市傾斜,通過國家管網設施向北方7省市輸送資源總量超440億方。
數據來源: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主辦“2020年冬季天然氣供需形勢論壇”
機構觀點
“十四五”時期中國天然氣發展的質量變革展望
天然氣市場需求有望繼續增長,用氣結構將進一步優化;拘纬晒I燃料、城鎮燃氣、燃氣發電“三足鼎立”局面。預計到“十四五”末,工業燃料、城鎮燃氣天然氣需求量分別為1450億和1500億方,占比分別約為33%和34%;燃氣發電天然氣需求量為1000億方左右,占比約23%。
競爭環節全面放開準入,有序競爭格局或能逐步培育建立。加快推進天然氣上下游環節市場化改革,推動探索天然氣與光伏發電、風電、地熱、氫能等新能源協同發展的新型業態、商業模式。推動形成參與主體多元化、市場結構合理化、交易模式多元化的市場格局。
交易中心作用得到有效發揮,市場交易體系可望全面形成。培育形成中國天然氣管道連通區域、LNG儲罐多式聯運與調峰儲備基地覆蓋區域內的基準定價樞紐,推動多個區域天然氣現貨市場快速發展。有序推進全國天然氣現貨和期貨交易平臺建設,建立兼容期貨與雙邊合約、中長期交易和現貨交易相結合的天然氣交易市場與交易體系。
城鎮燃氣轉向內涵式發展,綜合服務質量或將明顯改善。城鎮燃氣企業到2023年前后將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氣量5%的儲氣能力,季度、月度、小時調峰保障體系陸續建成。
來源: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《中國天然氣高質量發展報告2020》